突出設計才有出路 陶瓷欲打“中國牌”需過三關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陶瓷生產國,陶瓷產量占世界2/3強?芍袊陶瓷在國際市場沒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不少有實力的陶瓷企業(yè),或淪為國外廠家貼牌生產商,或壓低身價,將利潤拱手讓給國外經銷商…… 

    在前不久結束的第七屆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上,與會的陶瓷界專家對這種現象深表憂慮。他們指出,陶瓷欲打出“中國”牌,需要從三方面破解難題。 

    突出設計才有出路

    在第七屆唐山中國陶博會“陶瓷設計專家論壇”上,70多歲的清華大學教授張守智談到我國陶瓷業(yè)現狀時聲音哽咽。他說,中國陶瓷要從量產大國向質產大國發(fā)展,陶瓷設計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當今國際市場,已不單單以材質來論產品檔次,產品設計觀念的更新顯得更為重要。 

    他認為,我國陶瓷還處于一個沒有設計的時代。很多藝術院校師生設計的陶瓷用品因為不實用而不能投入批量生產;而不少陶瓷企業(yè)重規(guī)模、重產量,卻單單忽略了技術創(chuàng)新,特別是產品設計,只滿足于模仿和抄襲。 

    張守智認為,中國陶瓷要走向世界,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僅要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更要在設計領域來一場巨大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 

    會做瓷還得會賣瓷

    我國日用瓷產量超過120億件,差不多為世界人均兩件。但平均單價只有0.3美元左右,是英國、日本等國家的1/7。專家指出,這里面除去質量、品牌等因素外,陶瓷企業(yè)“只會做瓷不會賣瓷”也是重要原因。 

    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楊自鵬說,國外為什么用我們的產品來貼牌?一是說明我們產品的質量不像我們的賣價那么低;二是說明我們的品牌市場影響力比世界品牌要低;三是我們在國外沒有強有力的競爭點,錢全部讓終端和中間商賺走。 

    他分析認為,在“做瓷”這塊,國內不少企業(yè)做到了同行業(yè)之最,產能急劇擴張,但“賣瓷”尤其是將產品賣到國外的方式卻相對落后。國外陶瓷企業(yè)開發(fā)市場已利用電子商務、代理等現代營銷手段,而國內許多陶瓷企業(yè)還停留在辦事處直銷、開專賣店等形式上。許多企業(yè)缺乏國際營銷經驗,對一些國際貿易的操作方法和規(guī)則比較陌生,在體制和運作等方面出現種種不適應。 

    專家建議,在營銷方式上,陶瓷企業(yè)應盡快建立現代信息化銷售網絡。同時,加強營銷(外貿)人才的培養(yǎng),下大力氣建立一支會英語、懂業(yè)務并熟知WTO規(guī)則的高素質隊伍,為陶瓷出口提供保障。 

    學會應對貿易壁壘

    有關材料顯示,我國陶瓷產品遭遇反傾銷調查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呈逐年遞增之勢。除歐美外,發(fā)展中國家如印度、埃及等,也開始頻頻向我國企業(yè)發(fā)難。而這些國家正是我國陶瓷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qū)。 

    與會專家指出,在應對技術性壁壘方面,我國陶瓷業(yè)逐漸走向成熟。素有“北方瓷都”之稱的唐山,日用陶瓷的出口占全市總出口值20%以上。僅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就面向歐美等國出口1.5億多件陶瓷。總工程師劉剛說,技術壁壘主要表現在加嚴標準上。如鉛鎘的溶出量,國外要求很嚴,有時一年要變幾次。硬性規(guī)定迫使中國企業(yè)使用無鉛釉料、無鉛色料。這一問題已引起主管部門的重視,今年6月1日出臺的國標和美國標準幾乎一樣。 

    在對外經貿交涉中,企業(yè)遇到不公正競爭,要敢于保護自身利益,站出來應訴。專家建議,一方面陶瓷業(yè)要建立有權有責的行會組織,專門研究國際貿易爭端并協(xié)助企業(yè)打國際官司;一方面政府要負起維持國內陶瓷市場穩(wěn)定的責任,運用反傾銷手段保護我國陶瓷產業(yè)免受不正當競爭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