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官窯“古月軒”送展央視

  目前,遼寧省從民間征集來的200多件藏寶中,選定18件傳世藏寶,參加CCTV首屆民間藏寶電視展。其中一件在民間沉寂了60年的乾隆年間的琺瑯彩瓷瓶,背后更隱藏著一個動人的傳世情緣。

    公主嫁妝相傳至今

    琺瑯彩陶瓷瓶是乾隆年間宮中之物,咸豐皇帝與麗妃所生的大公主的嫁妝。此瓶是琺瑯彩瓷器,又稱古月軒。

    古月軒高14.5cm,最大直徑5.5cm,瓶口直徑2.8cm,瓶底直徑3.2cm。整個瓶體釉面溫潤,上有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題詩“風搖花舞動,不覺蝶飛來!保⒗L有花、草、蝶、石。據(jù)藏家孫先生推斷,上面的繪畫也極有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

    持寶人蘇女士講,母親叫“溥寧”,與末代皇帝溥儀同屬一輩,是滿族正黃旗。溥寧的父親,在世時與大公主交情甚篤。當時住在保定的大公主家道中落,父親去看望大公主,臨走時,大公主贈予古月軒。此后,其父將此瓶一直珍藏傳給溥寧。

    幾經(jīng)亂世躲過劫數(shù)

    偽滿洲國成立第二年,溥寧跟隨溥儀皇帝的家眷到長春,古月軒隨主人先到長春,最后在沈陽留存60年之久。

    說起古月軒沉寂,蘇女生說,古月軒的制造采用中西合璧,而母親溥寧十分喜歡這件具有文化價值的瓷器。亂世時,寧可將很多貴重而有價值的金銀珠寶都丟棄或變賣了,惟獨留著這個瓷器。

    她回憶說解放后,古月軒有兩劫。解放時,母親溥寧為了保住心愛的古月軒,將它藏在炕柜的夾層里,免去一劫。文革時期,親眼看見母親將古月軒放進灶炕旁邊的小炕里。幾經(jīng)劫數(shù),古月軒一直裝在匣子里收藏起來,60多年沒有露面。

    真品一現(xiàn)魅力不減

    蘇女士介紹,2003年,北京專家鑒定確為乾隆時期的官窯,是真品。而后,又有專家鑒定,古月軒有部分是琺瑯,而琺瑯彩瓷不同于青花瓷器,確為傳世珍品。

    “我初見古月軒十分精美,光照下透亮美麗,有種神秘的感覺”,古月軒傳人之一的孫先生說,就是那種神秘感吸引著我,越琢磨越愛不釋手,因為它,我走上收藏之路。

    從制作工藝從藝術價值看,古月軒代表了乾隆中期的歷史。它的制作工藝采用西方藝術,體現(xiàn)早期的東西方文化結合。同時,它見證了晚清興盛、敗落,走過民國時期,而今再度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