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行業(yè)研究簡報

    在我國古代,制陶業(yè)已經有輝煌、獨特的成就。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眾多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有許多已不僅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具有明顯的藝術傾向成為陶制藝術品,如代表制陶業(yè)突出成就的彩陶和陶塑。

    隨著制陶業(yè)的發(fā)展,自殷商時代早期,即已出現了以瓷土為胎料的白陶器和燒成溫度達1200℃的印紋硬陶,開始了由陶向瓷的過渡。至東漢時期,浙江的越窯出產了成熟的青瓷,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瓷器業(yè)的成熟。

    魏晉南北朝在中國瓷器史上屬于起步發(fā)展階段,青瓷一統(tǒng)天下,燒造的地域進一步擴大,但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瓷被發(fā)現。這個時期,社會動蕩,戰(zhàn)亂不斷,民族的融合及佛教的傳入,促使陶瓷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到了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現,這說明制瓷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高度,胎釉中的含鐵量受到控制,克服了鐵的呈色干擾,為后來彩瓷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白瓷的成功燒造,是中國瓷器史上新的里程碑。

    隋唐時期,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商業(yè)貿易空前繁榮,推動了制瓷業(yè)的進步和瓷器市場的擴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越窯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輕薄致密,釉層晶瑩細潤,取得了極高的瓷藝成就。唐代邢窯白瓷為所謂“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堅實、致密,叩之發(fā)出金石之聲。中晚唐時期,青、白瓷燒造進一步成熟,黑、黃、花瓷及絞胎瓷器成功燒造,以唐長沙窯為代表的彩瓷、唐代青花器的出現,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較簡單的抗衡,從唐末五代開始,中國瓷器史上開始出現了名窯林立的局面。

    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繼漢唐之后的第三個繁榮時期,科技、文學、藝術和手工業(yè)高度發(fā)達,陶瓷業(yè)蓬勃發(fā)展,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地方風格濃郁,可以概括為“六大窯系”和“五大名窯”。

    瓷都景德鎮(zhèn)在元朝時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紅瓷和卵白釉樞府瓷馳名天下。

    中國陶瓷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到明清時期呈現出燦爛輝煌的景象,各類陶瓷藝術品璀璨生輝。以青花瓷為代表的彩瓷興盛起來: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琺瑯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藝術之大成,極富藝術魅力。顏色釉瓷的燒造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單色釉品種不斷創(chuàng)新:霽藍釉、祭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黃釉、孔雀綠釉等等。制瓷技術也有新的突破,陶車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并開始運用吹釉技術,瓷器的質量與數量由此迅猛提高。明清時期的制瓷業(yè),是中國瓷器發(fā)展史上的頂峰,對今天的中國瓷業(yè)有著重大影響。

    陶瓷作為日用品是主要的發(fā)展趨勢

    陶瓷以其細膩如玉的質地,晶瑩剔透的品質一直以來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明略公司的研究表明,在生活條件日益提高的今天,陶瓷的身份不再只是工藝品,它的很多優(yōu)點注定了它會成為受歡迎的日常用品,它耐熱,利于環(huán)保,易清洗,多次使用依然光亮如新,并且可以放置于微波爐,同時它的外表美麗多變,作為日用品的同時充滿了工藝品的魅力。

    中國是全世界的制陶中心,日用陶瓷已出口至世界166個國家和地區(qū),年出口總量與出口金額均居世界首位。2001年我國日用陶瓷產量達120億件,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0%;近年來全國各地也不斷的在涌現出優(yōu)秀的制陶廠家,陶瓷作為日用品將會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中國陶瓷出口在逐年增加,但價格偏低

    根據中國國家海關總署的統(tǒng)計數字表明,2001年中國日用陶瓷產品出口16.78億美元,比2000年同期增加10%,進口額為2561萬美元,增加22.5%。

    中國是一個陶瓷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但陶瓷貿易額和單件產品創(chuàng)匯卻很低,這主要原因是中國陶瓷產品的成本高、價格低。在美國中檔陶瓷市場上,20頭的陶瓷用品,日本產品的價格為80-300美元,臺灣的為30-80美元,中國的僅有13-34美元,單件創(chuàng)匯中國平均僅有0.32美元,這遠低于世界平均出口創(chuàng)匯0.87美元的水平,只相當于英同、日本的1/7,法國的1/3。

    二、中國陶瓷行業(yè)發(fā)展的問題

    中國國內的陶瓷需求在上升,但品質則相對較差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陶瓷產品的要求層次會越來越高,高檔次產品將成為今后陶瓷產品發(fā)展的主流。而明略公司調查發(fā)現,目前中國的陶瓷產品多集中在中、低檔次,據統(tǒng)計中國的建筑陶瓷和衛(wèi)生陶瓷中60%-70%是中、低檔產品,而日本的中、低檔產品只占20%,意大利的中、低檔產品率更低,僅為2%-4%。

    目前中國的陶瓷產品質量普遍較差,1999年,中國陶瓷產品的一級品率為平均50%,日本同期為80%,意大利則高達96%-98%。中國陶瓷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很難與國外產品進行競爭。

    陶瓷文化面臨的舶來品的沖擊

    陶瓷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的驕傲,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國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堆積。陶瓷制品幾千年來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占有了它獨特的一席,它早已深入到了普通百姓的家中并受到喜愛。然而陶瓷作為一種古老悠遠的文化,近幾年卻受到了來自西方文化的沖擊,外國的瓷器正在以它們時尚多變的形象對傳統(tǒng)的陶瓷文化做出挑戰(zhàn),另外隨著搪瓷等一些的其它材質的日用品的出現,中國的傳統(tǒng)陶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雖然中國成為陶瓷生產大國,但由于缺乏知名品牌,特別是國際知名品牌,因而產品主要以價格優(yōu)勢進入國外中低檔市場。

    三、中國陶瓷市場的發(fā)展趨勢

    從國際市場來看,高質低產已成為當今國際陶瓷生產發(fā)展的趨勢,消費者對高質量陶瓷的需求逐漸增加。明略市場策劃公司的研究預測,今后5年內,陶瓷市場將保持旺銷勢頭。而從定性的角度來看,主要原因有5個:一是陶瓷產品結構的合理調整,迎合了人們的消費需求。為適應國際陶瓷市場消費的新趨勢,英、德、中等陶瓷重要生產和出口國,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從生產日用陶瓷轉向生產高科技陶瓷,并開始向藝術化等方面發(fā)展。二是陶瓷產品的趨向為高質低產,陶瓷產品總量將逐漸減少。目前,日本與臺灣一直是亞洲陶瓷生產技術高、質量好和出口額最大的地區(qū),近年因資源減少、人工費用高造成利潤率下降,已開始轉向低產高質。三是歐美國家陶瓷進口量猛增,其市場大有可為。近幾年來,雖然英國、德國等國陶瓷進口量減少,造成歐美市場的供應缺口。但是東歐的幾個主要陶瓷餐具生產國對西歐出口呈上升趨勢,成套的餐具在歐美仍有很大市場,銷售約占總銷量的60%。四是陶瓷產品出口稅的降低,刺激了陶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流動。為擴大陶瓷產品加快進口,澳大利亞從1988年起已經連續(xù)降低陶器、藝術裝飾陶瓷產品的進口稅,從而使陶瓷進口額猛增10多倍;中國臺灣則將瓷磚進口稅從35%降至17.8%,后又減至12.5%。五是陶瓷工業(yè)在中國發(fā)展較快,銷售市場逐漸轉旺。

    中國是一個陶瓷生產大國,對陶瓷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從國內市場情況看,近年形勢喜人,名、特、優(yōu)、新陶瓷產品供不應求,高檔陶瓷和中高衛(wèi)生陶瓷十分搶手,質量好的傳統(tǒng)產品繼續(xù)暢銷,滯銷的只是質量差的產品。

    四、WTO后的中國陶瓷市場預測

    明略市場策劃公司的研究人員指出,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增多的國外企業(yè)在中國境內大量銷售產品和投資建廠,將給中國國內的企業(yè)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迎接挑戰(zhàn),中國陶瓷企業(yè)必須由原來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生產和銷售轉向置身于全球市場,面向世界生產和銷售,綜合利用各國的優(yōu)勢資源、尋求跨國合作伙伴、開展國際市場營銷,否則,就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fā)展。

    中國加入WTO,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日益融合,國際陶瓷市場出現如下一些新特點:

    1、市場競爭白熱化

    近幾年來,由于新興陶瓷生產國的興起和發(fā)展中國家陶瓷制品產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世界陶瓷的總產量明顯上升,國際陶瓷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已經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就建筑衛(wèi)生瓷來說,世界的總需求增長遠遠低于總產量的增長。據預測,今年世界建筑衛(wèi)生陶瓷的總產量增長超過十個百分點,而今后五年內,建筑衛(wèi)生陶瓷的總需求量才能增長七個白分點。因此,對陶瓷行業(yè)來說國際陶瓷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2、市場需求高檔化、藝術化

    盡管國際陶瓷市場疲軟,供大于求,但特、優(yōu),新、精產品,仍供不應求,尤其是高檔建筑陶瓷和衛(wèi)生陶瓷。就中國來說,高檔衛(wèi)生陶瓷需求量占15%-25%,每年平均約為200-300萬件。日前,隨著一場競爭的加劇,中、低檔產品不再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國際陶瓷生產國也正把生產的重心向有重大利益和競爭潛力的高檔化陶瓷產品轉移。未來國際陶瓷市場上藝術化也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一個主要特點,藝術化陶瓷產品將普遍受到歡迎。

    3、市場銷售配套化

    銷售配套化,是近幾年來國際陶瓷市場出現的一個新特點。目前中國和國內外建筑、衛(wèi)生陶瓷企業(yè)不僅謀求內墻、外墻、地磚系列產品的配套、衛(wèi)生陶瓷本身的產品配套,而且還在于千方百計的謀求墻地磚和衛(wèi)浴產品的配套,有的公司還根據一些人喜愛藝術品的特點,組織廚房、衛(wèi)生間、客廳的配套產品,從而形成了陶瓷產品的配套生產和銷售。例如,日本東陶機械公司生產水暖件、浴盆、化妝臺、廚房設備和整體衛(wèi)生間等系列配套化產品;中國賽納公司開發(fā)的金裝系列產品,形成了金賽納潔具、金石拋光磚、金裝爬墻磚等相互配套的建筑和衛(wèi)生陶瓷產品。

    4、市場需求多元化、個性化

    由于消費者在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藝術欣賞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進而對產品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市場上單一品種的生產與銷售很難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據預測,未來國際陶瓷市場將發(fā)生一系列明顯變化,其主要特點表現在質量高、功能全、花色多、造型新穎,產品朝著多元化趨勢發(fā)展。在國際陶瓷市場上,產品朝著多元化發(fā)展的同時,也正在朝著另一個方向——個性化方向發(fā)展。個性化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因此各個國家的陶瓷產品正在由大眾化向個性化轉變。如,美國式加長衛(wèi)生潔具,以直線、棱角的突出,顯示產品的力感、氣勢的美;法國式衛(wèi)生潔具線條流暢,充滿溫情,富于詩意。體現出浪漫的色彩;而日本的衛(wèi)生潔具則以精美絕倫著稱于世,反應出日本人的精巧細致的美。

    5、 產品生產中心轉移

    近代以來,世界陶瓷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歐亞兩大洲,其中日用陶瓷產品,亞洲占65%,歐洲占30%,而高檔陶瓷生產又主要集中在西歐的英、德、意,法等國家。由于陶瓷工業(yè)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為適應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不斷調整產業(yè)結構,將工業(yè)生產轉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y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正在向勞務費用較低的國家和地區(qū)轉移。

    為了使國內的陶瓷生產企業(yè)能夠更好的發(fā)展,明略市場策劃(上海)有限公司的資深研究人員指出,傳統(tǒng)瓷器依舊有市場,景德鎮(zhèn)依然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瓷都盡管在中國歷史也有不少優(yōu)秀的制陶作坊,近年來在全國各地也不斷的涌現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制陶廠家。但是在遠在元朝就已經奠定了瓷都地位的江西景德鎮(zhèn)在現代人的心目中依然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景德鎮(zhèn)的瓷器一直以來以瓷質細膩,瓷薄如紙,其聲如馨而聞名于世,它生產的瓷器向來都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和喜愛。因此它作為制陶中心的地位在普通百姓的心中是至高無上的。福建的德化白瓷,瑩白而帶透明感,生產的佛像相當有名;山東博山的黑瓷,風格樸實,是北方一帶的生活用瓷;其它一些諸如近年來崛起的廣東佛山、廣西石灣等也是相當不錯的制陶廠家,至于普通消費者對于它們的影響多是來自于朋友的介紹,商店里看到,產品上印有所了解,不像景德鎮(zhèn)那樣耳熟能詳。

    中國的傳統(tǒng)瓷器更受歡迎

    中國是陶瓷的發(fā)源地,中國的陶瓷發(fā)展到如今各種的流派是有著一個很長的歷史的過程的。眾所周知,西方的陶瓷工藝是由東方流傳過去的,當然在漫長的歲月流逝過程中,西方的陶瓷也慢慢擁有了自己的風格。但是由于歷史、文化等的原因,中國的消費者還是更喜歡中國的傳統(tǒng)瓷器。不過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有部分消費者會傾向于時尚的國外瓷器。事實上,國產的瓷器在品質上、工藝上都處于領先的地位,而多數的中國人由于歷史習慣和文化底蘊的原因還是十分的喜歡那些風格典雅,造型細致的傳統(tǒng)瓷器的。在這點上,傳統(tǒng)瓷器的人氣依然很旺。

    深化瓷器的禮品概念

    早在東漢時期,瓷器就一直作為一種珍貴的禮品而倍受歡迎,然而一直到了近代,瓷器才走進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事實上,把工藝精美的瓷器作為新婚、喬遷等的饋贈禮品有著極強的群眾基礎,瓷器在中國的文化中一直是富貴美好的象征。很多人都會選擇精美的瓷器作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因此,作為市場機會新的切入點,明略市場策劃公司的研究人員建議倡導瓷器作為禮品贈送,以塑造陶瓷禮品文化的新開端。

    發(fā)揮文化優(yōu)勢,不斷推陳出新

    應該看到市場的需要,在產品的種類上應貼切大眾的生活,以餐具和茶具為重點。在產品的品質上針對消費者的購買動因中的品質要求,使產品外觀更亮麗,色澤更均勻。在產品的發(fā)展策略上,建議傳統(tǒng)化和時尚化雙管齊下,在傳統(tǒng)產品策略中,努力保持產品的傳統(tǒng)風格和款式,突出產品的中國特色和文化氣息,鞏固原有的傳統(tǒng)型消費者群體,尤其是二類的城市。在時尚化產品策略中,迅速開發(fā)新穎獨特,有別于傳統(tǒng)風格的新產品,突出產品的獨立性,針對消費者喜愛的淡雅清新、時尚新穎的風格,推出多款多系列,多組合套裝的陶瓷產品,做到中西合璧,吸引一類城市中時尚型消費者群體。

    重塑品牌概念,突出產地聯系

    日用陶瓷產品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屬于普通日用品消費,明略市場策劃公司發(fā)現人們在購買時可能僅僅從外觀第一感覺做評判,而對產品品牌意識薄弱,僅僅知道一些知名的產地,但是產地作為一種資源是無法獨享的,它的資源獨特性使得當地的陶瓷生產廠家都受到較多注意力和重視度,但是在區(qū)別不同企業(yè)的產品時卻難以分辨和實現。因此為了區(qū)別于其它生產企業(yè)的品牌,在市場上占得優(yōu)勢,樹立自身的品牌還是有必要的,但在推出品牌的同時必須突出其產地的歷史和可靠性。

    分種類進軍不同細分市場,從中心向周邊地區(qū)滲透

    消費者購買陶瓷產品的地點與購買種類有一定的聯系。一般茶具、餐具在大賣場、超市和商場購買,尤其是超市最多。工藝品則在陶瓷專賣店、工藝品店較多。因此建議采用不同種類產品的差異化鋪貨策略,在超市、大賣場和大型商場茶具餐具,而在陶瓷專賣店、工藝品店鋪貨工藝品,以進一步占領各個細分市場。同時鑒于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有一定的地域性影響因素,因此,明略市場策劃公司的研究人員建議,首先瞄準中心城市重拳出擊,繼而再向周邊地區(qū)滲透。

    突破庫存瓶頸,促銷推出新招

    明略市場策劃公司的調查發(fā)現,由于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和文化歷史的影響,消費者的心目中往往不愿意打破使用的瓷器,同時還希望瓷器的使用年限越久越好,然而由于瓷器的易碎性和瓷器的使用率上升,破損是不可避免的,在一系列或成套的瓷器中如果有一個或幾個破損未免是種遺憾,然而通常消費者是不會打破剩余的瓷器,故而留存不成套的瓷器現象較多,一些消費者又會去購買新的成套瓷器,但在一定的庫存積累之后,經濟衡量因素發(fā)生一定的影響,有許多人不得不使用零散瓷器作為自用。大量的不成套的瓷器的存積成了阻礙瓷器消費的一個瓶頸。明略的資深研究人員建議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如春節(jié)之前推出一些新穎的促銷手段,緊扣節(jié)日更新的氣氛,幫助消費者消化庫存與散件積累,造成巨大的影響,以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參加和投入。

    中國的瓷器一直都是中國人的驕傲,它像玉一樣細致瑩潤,卻比玉器顯得更貼近普通百姓,對普通百姓而言,它更具有魅力。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陶瓷以日用品的姿態(tài)出現在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它變得更親切實用,中國的瓷器在經歷了漫長歲月的磨練后的今天,它顯得更加的冰堆玉砌,光彩照人。相信在不斷的完善中,瓷器依然會是國人的驕傲!